每年初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chǎn)品展覽會(CES),都被業(yè)內視作新一年科技行業(yè)的風向標。自從ChatGPT爆火后,AI也擠滿了CES,無論是AI應用,還是AI硬件,都應接不暇。 與此同時,選擇在CES上亮相的科技大廠卻沒有隨AI的走紅而到來,全球7大手機廠商均未在本屆CES發(fā)布新品,AI新貴OpenAI缺席,谷歌只展示了加入AI功能的電視操作系統(tǒng),微軟則未公布任何產(chǎn)品動向,只開了幾場交流會。 CES的最大的熱鬧來自“賣鏟子”的英偉達,其在CES開幕前一天發(fā)布了新一代RTX50系GPU和個人AI超級計算機 Project Digits,英偉達CEO黃仁勛舉辦的“炸場”演講引爆了整個科技圈。但除此之外,CES再難找尋到一個能引發(fā)全民關注的熱點。 另一邊,智能眼鏡、AI機器人等卻在中小廠商中遍地開花,在巨頭缺席的舞臺里,他們因此收獲了不少曝光。但不管是AI眼鏡、AI陪伴抑或是AI電視,它們激起的水花都并不大。拋開熱鬧的英偉達,本屆CES還能指引AI新方向嗎? 汽車智能化大勢所趨 近幾年,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新能源汽車也逐漸成為CES的常客。今年,來自國內的車企主要是極氪和長城。 極氪展示了001 FR、009 光輝和極氪MIX等車型,并發(fā)布了一款基于英偉達Drive AGX Thor構建的域控制器,并稱這是首款集成英偉達下一代片上系統(tǒng)(SoC)的OEM產(chǎn)品。 此外,極氪與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wǎng)aymo基于SEA-M架構聯(lián)合開發(fā)的全球首款量產(chǎn)原生無人駕駛汽車——ZEEKR RT將在2025年開啟大規(guī)模交付。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表示:“極氪將成為首個進入美國的中國汽車品牌”。 雖然長城并不在美國銷售汽車,但旗下高端品牌魏牌藍山亮相CES,并展示了新一代智慧空間系統(tǒng)Coffee OS3和智能駕駛系統(tǒng)CoffeePilot Ultra。此外,其摩托車品牌長城靈魂摩托S2000也首次亮相CES。 寶馬在CES上發(fā)布了自研的BMW新世代操作系統(tǒng)X,核心是其首創(chuàng)的全景iDrive——主要由視平線全景顯示、超感智控方向盤、3D抬頭顯示和BMW向心中控四大核心交互界面組成,協(xié)同聯(lián)動組成智能座艙,還支持融入生成式 AI 大語言模型的智能語音控制。 最重磅的汽車新品來自索尼和本田,兩家公司合作推出了Afeela 1電動汽車,Origin版起售價8.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7萬元),Signature版起售價10.2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5萬元),預計2026年中期開啟交付。 Afeela 1可以說是CES的“老油條”了,從2020年公布之后,每年都會在CES刷刷存在感,直到2023年才首次公布外觀,如今又一個兩年過去,終于開始接受預訂。當然,交付還得再等一年半。 AFEELA 1配備巨大的全景屏幕,包括左側電子外后視鏡屏幕、儀表屏、中央娛樂屏和右側電子外后視鏡屏幕,支持 Spotify、Audible、Amazon Music等多種流媒體服務,還可通過遠程播放功能玩PS 5游戲。 在今年的CES上,本田正式發(fā)布了0 Saloon與0 SUV兩款概念車。其中,“0 Saloon”是基于CES 2024上展示的Saloon概念車的調整版本,量產(chǎn)版將于2026年底推出;而0 SUV原型車是2024年Space Hub概念車的調整版本,量產(chǎn)版將于2026年上半年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法拉第未來旗下第二品牌Faraday X首批原型車也亮相CES。據(jù)媒體報道,該車從中國制造商采購零部件并將其運到美國生產(chǎn)。第一款FX是該品牌的旗艦產(chǎn)品,將是一款名為“Super One”的小型MPV。 此外,F(xiàn)X還計劃推出另外兩款車型FX 5 和 FX 6,首款產(chǎn)品會在2025年底下線。法拉第未來稱,其目標是FX 5的價格為2萬-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7萬-22萬元),F(xiàn)X 6的價格為3萬-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萬 -36.7萬元人民幣)。法拉第未來還公布了一張FX 6原型車的照片,并稱其為“超大型豪華 AI EV”。 作為全球最難產(chǎn)的汽車品牌之一,法拉第未來可以說是國內最熟知但又最陌生的車企了,其量產(chǎn)計劃能否按計劃進行,恐怕沒人能夠保證。 AI陪伴機器人很多,但問號更多 由于生成式AI具有很強的交互能力,因此,在AI加持下,陪伴機器人也成為本屆CES上的一大亮點。其中,毛茸茸的Mirumi機器人最為吸睛。 Mirumi出自日本公司Yukai Engineering,其整體設計像一個小型的未知生物,有手掌大小,外觀毛茸茸的,猶如一個小毛球,一雙又圓又大的 “Googly eyes”,像小狗的眼睛一樣,非常具有表現(xiàn)力,更增加了人類想要與之互動的情緒。其還有著類似樹懶的手臂,設計上便于其緊緊抓住包帶等物體。 而在AI方面,Mirumi內置了距離傳感器和慣性測量單元。距離傳感器可以幫助它掃描周圍環(huán)境,感知周圍物體和人的距離等信息;慣性測量單元能夠識別運動狀態(tài),比如機器人被輕拍、所附著的包移動等動作。MirumiYukai Engineering公司稱,Mirumi的設計初衷是模仿嬰兒的好奇心和羞澀感,通過可愛的外觀和互動行為,為人們帶來情感上的陪伴和歡樂。 Mirumi充滿電大約可續(xù)航8小時,計劃今年年中通過眾籌活動推出,預計售價70美元(約合514.50元)左右。 Yukai Engineering的另外一款可愛機器人叫Nékojita FuFu,說它是機器人可能有點勉強。簡單來說,這是一只能掛在水杯上的小貓玩具,貓嘴裝有小風扇,通過“吹氣”降低杯中的溫度。 如果非要說Nékojita FuFu和AI有什么關系的話,那就是它采用了一種特殊算法,能像人一樣用隨機的強度和間隔吹氣。 中國公司萌友智能也在CES上推出了Ropet機器寵物,其主要面向27-35歲女性群體,主打互動體驗與情感撫慰雙王牌。Ropet采用橢圓形的毛絨構造,身體兩側伸出短短的手臂,面部占比最大的是一雙大眼睛,略顯呆萌。 當然,在萌萌的外表之下,Ropet同樣搭載了AI,其集成多模態(tài)感知系統(tǒng),視覺傳感器能精準捕捉用戶面部表情變化;聽覺傳感器可仔細分析用戶聲音的抑揚頓挫、語調變化,洞察情緒波動;體表溫度傳感器能感知并記錄用戶不同狀態(tài)下的體溫。 在識別用戶情緒后,Ropet還能作出相應反應,如用戶露出無聊的表情時,會發(fā)出求抱抱的信號。還會隨著互動程度的加深,不斷提升親密度和成長值,學習主人的面部表情和習慣。 此外,它還可以識別香蕉、蘋果等幾十種食物,當用戶用真實食物 “喂養(yǎng)” 它時,它會進行學習和記憶,再次看到已識別的食物時,眼中會出現(xiàn)食物圖標,還會發(fā)出咀嚼聲。官方稱,每一只Ropet都能持續(xù)訓練與學習,并逐漸發(fā)展出專屬的行為特點與獨特相處模式。 目前,在Kickstarter眾籌平臺,Ropet籌款額已超百萬美元,售出900多臺,女性用戶占比達70%。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陪伴機器人都有著非常相似的特點:可愛的外觀+AI的內在,用可愛吸引用戶購買,用AI強大的交互能力留住用戶。不過,正如它們大多還處在眾籌階段,AI陪伴機器人的前景究竟是玩具還是智能設備,目前還難有定論。 事實上,要說目前市場最大的AI硬件,既不是電動汽車,也不是各種花哨的AI陪伴玩具,而是AI手機和AI PC。 AI PC、AI手機熱度不再 作為最普遍的個人計算設備,智能手機和PC都是萬億級市場,而在AI浪潮的席卷下,AI手機和AI PC也是前兩年CES的核心參展品類,例如那句知名的“AI for All”的標語就來自三星電子。 而本屆CES,手機廠商和PC廠商都未帶來足夠亮眼的新品,只剩高通、英特爾等上游芯片廠商依然發(fā)布了一年一更的新芯片。 不僅如此,行業(yè)吆喝了多年的AI PC也正面臨質疑:“英偉達發(fā)布了AI PC相關產(chǎn)品,但這類產(chǎn)品2024年的銷量并未如預期般大幅增長,英偉達是應該積極推動普及還是考慮終止相關項目?是什么因素阻礙了AI PC的廣泛采用?” 據(jù)第一財經(jīng)報道,在CES發(fā)布“炸場”演講一天后,英偉達CEO黃仁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AI PC。 黃仁勛將AI PC銷量不佳歸因于AI生態(tài)在PC終端上的不健全。他表示,AI技術最初是在云端環(huán)境下發(fā)展起來的,AI模型及其部署應用,更多也是通過云端、調用API的方式進行,而目前PC終端側的AI生態(tài)系統(tǒng)投入遠遠不及云端,潛在的AI PC受眾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 聯(lián)想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智能設備業(yè)務集團總裁Luca Rossi則隔空回應了黃仁勛遭遇的質疑,他對媒體表示,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PC市場的確相對平穩(wěn),與前一年相比基本持平,但他預計2025年和2026年的PC市場將會實現(xiàn)增長。 Luca Rossi給出的理由包括:Windows 11或Windows 10的生命周期將在2025年10月結束,這必然會帶來大量的設備更換需求;同時疫情帶來的移動辦公、學習等需求的設備,在今年也正好迎來更換的周期。此外,當用戶更換電腦時,出于對未來的考慮,AI PC也有催化作用 。 “因此,我認為AI PC并不是‘是否會發(fā)展’的問題,而只是‘何時全面普及’的問題。”Luca對媒體表示。他預計,AI PC的普及率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達到40%-50%,甚至高達80%。未來每一臺PC都會成為AI PC。 也許AI PC還有光明的未來,但外界的質疑至少顯示出一點:本屆CES,AI PC失寵了。 而AI PC的失寵,AI陪伴機器人的走紅,則從側面顯示出CES的新變化——大廠的參與越來越弱,較為核心的科技產(chǎn)品(例如智能手機、PC)逐漸遠離,反而是相對邊緣的智能家居、陪伴機器人、智能眼鏡等大廠還未涉足的新品類成為CES的核心參與者。從這一層面來看,CES的探索性越來越強,但核心行業(yè)的風向標意義或許正在減弱。 |
原創(chuàng)欄目
IT百科
網(wǎng)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