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 AMD 在臺北 Computex 大會上帶來新品。 自古 “ 紅藍出 CP ” ,這不 AMD 剛整完,老冤家英特爾也來了。 是的,就在昨天,英特爾帶著自己的最新移動端處理器架構(gòu)也蹦噠著出來了——這才剛過了 8 個月,英特爾又發(fā)新架構(gòu)了,而且看起來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英特爾移動端架構(gòu)升級。 看來藍廠也是真的被高通和蘋果給卷怕了。 這次的新架構(gòu)叫 Lunar Lake ,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干脆叫它 “ 月亮湖 ” 吧。 留給英特爾的湖( Lake )已經(jīng)不多了 按英特爾自己的說法是,這次發(fā)布的 “ 月亮湖 ” 架構(gòu),是專門給筆記本這樣的移動設(shè)備上的處理器用的,至于臺式機處理器用的架構(gòu) Arrow Lake ( 我喜歡叫它箭湖 ),會在今年 9 月發(fā)布。 所以想自己攢主機的差友們,稍安勿躁,這次我們先看看筆記本上的情況。 這一波 Lunar Lake 的新架構(gòu)發(fā)布活動,托尼有幸參與了英特爾的閉門媒體宣傳會,提前了解到了很多新架構(gòu)的技術(shù)細節(jié)。 這里插一嘴輕微吐槽一下,英特爾的這個媒體宣傳會整整開了五個小時! 好在這五個小時沒有白費,整個看下來之后托尼對 “ 月亮湖 ” 這個新架構(gòu)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如果讓我一句話來評價這個新架構(gòu)的話,那就是: 英子,你這次真的夠清醒,但多少也有點無情了。 大家聽我講完這次 “ 月亮湖 ” 相比上一代 Meteor Lake 的升級點就明白了。 首先我認為英特爾這次最最最最清醒的升級,莫過于終于開始讓臺積電來給自己代工了!Lunar Lake 用上了臺積電 N3B 和臺積電 N6 兩種工藝。 英特爾近幾年,雖然有將 GPU 芯片以及處理器 SoC 當中部分內(nèi)核交由臺積電代工,但是關(guān)鍵的 CPU 核心基本還是由英特爾自己制造。 但是奈何自家的工藝,實在是不爭氣,就連 CEO 基辛格也不得不承認,臺積電擁有更好的制程技術(shù),讓臺積電代工 “ 月亮湖 ” 的 CPU 核心,是個更好的選擇。 臺積電的威力如何,不用我多說了吧,夸張一點說簡直就是各家廠商處理器芯片的春藥。 有了臺積電的加成,加上 GPU 升級了新的 Xe2 架構(gòu), “ 月亮湖 ” 的圖形性能相較于上一代提升了 50% ,顯示方面也有了明顯的升級;NPU 的 AI 算力更是翻了 4 倍。 除了美美擁抱臺積電之外,今年必考項目 AI 算力上, “ 月亮湖 ” 新架構(gòu)也絲毫不馬虎, NPU 算力來到了 48 TOPS 。但不如 AMD 剛發(fā)布的 50 TOPS 算力的 Ryzen AI 。 當然啦,就 2 TOPS 的算力差距也不用那么嚴格,反正這兩個難兄難弟總算是滿足微軟給 AIPC 定下的算力要求( 40 TOPS )了。 這下英特爾終于不用擔心鬧笑話,可以放心吹 “AIPC” 的概念了。 扯遠了,我們繼續(xù)回來講英特爾的新架構(gòu)。 有了 NPU 的 AI 算力升級,再算上 GPU 、 CPU 的 AI 算力, “ 月亮湖 ” 的綜合 AI 算力來到了 120 TOPS ,遠遠超過了上一代的 34 TOPS 。 在獲得這么強悍強的性能的同時, “ 月亮湖 ” 整體的功耗相比上一代卻下降了 40% 。 不過我得提醒大家,這些都是英特爾給的官方數(shù)據(jù),實際表現(xiàn)怎么樣,還得等新架構(gòu)的處理器做到了電腦上,我們體驗過才好下定論。 但很明顯,英特爾這次更強了也更省電了。 是怎么做到的?除了用上了臺積電工藝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這就要提到這次英子另一個很清醒的地方——用上了更加干練的計算單元( Compute Tile )架構(gòu),或者說 CPU 架構(gòu)。 上一代,英子的 CPU 用的還是 6+8 的核心架構(gòu),也就是 6 個性能核心( Performance Core )、 8 個能效核心( Efficient Core ),另外在 CPU 之外還會有 2 個低功耗能效核心( Low Power Efficent Core )。 光是這一堆花里胡哨的名字,聽起來就頭疼了,更何況要把它們都調(diào)好。 英特爾自己估計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直接在這次的 “ 月亮湖 ” 上大手一揮,把 6 + 8 + 2 一堆亂七八糟的層級給精簡了。 直接改用了 4 個性能核心 + 4 個能效核心的架構(gòu)。 砍核心這個動作,看著是倒吸牙膏的嫌疑,但實際上,新的這 8 個核心要比之前的強得多。 就拿這次的能效核心來說,因為原本比它更擅長輕量任務的低功耗能效核已經(jīng)被砍了,低負載下的功耗表現(xiàn)就只能指望它了。 而新的能效核心表現(xiàn)非常出色,不管是單線程還是多線程的輕量任務,它都處理得非常好,能效比暴殺上代的低功耗能效核。 同時,原本不該它管的性能,它也表現(xiàn)的非常出色——作為一個專注于低功耗的核心,性能反而要比上一代專門負責性能的核心要強出 2% 。 另外一類核心,性能核,也很爭氣。新的性能核相較于上一代平均提升 14% 。 意思就是說,砍完核心之后,不但結(jié)構(gòu)更加清晰,更方便軟件系統(tǒng)去調(diào)度。同時每一類核心本身也變得更強了。 OK ,聊完了新架構(gòu)在 CPU 上的清醒操作,我們再來看看英特爾這次另一個 “ 清醒 ” 的升級。這次的處理器,他長這樣: 看不清沒關(guān)系,我給你們再放大一下—— 你們看到?jīng)],英子這回向果子看齊了! 為了用更低的功耗實現(xiàn)更高的性能,英特爾也把原本插在主板上的內(nèi)存條,做到了處理器里面。 英特爾還給這個做法起了個自己的名字,叫 Memory on Package 。同時提供 16GB 和 32GB ( 雙通道 ) LPDDR5X 兩種配置。 還行,至少起步不是 8GB 。。。 這個做法好不好,業(yè)界內(nèi)和普通用戶一直都在爭論。具體怎么評價,還是得從好壞兩個方面來分析。 我們先看好處吧。 小學二年級的計算機課上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電腦的內(nèi)存是用來暫時存放處理器正在執(zhí)行的程序和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的。 英特爾這樣把內(nèi)存直接做到了處理器里頭,最大的好處當然就是讓處理器執(zhí)行程序、讀寫數(shù)據(jù)的效率更高了。 這其實也好理解,每次處理器要用某個數(shù)據(jù)的時候,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跑老遠到外邊主板上的內(nèi)存去拿,自然也就更快了。 與此同時,處理器所需要的功耗也會更低,粗暴一點理解就是每次讀寫數(shù)據(jù)不用跑那么遠的路了,也就不用耗費那么大的力氣了。 那么,代價是什么? 這就要說到英特爾新架構(gòu) “ 冷酷無情 ” 的地方了——用戶一旦選定了某一個規(guī)格的處理器之后,基本上就沒法自己更換內(nèi)存了。 以前給筆記本電腦換內(nèi)存條的伙伴們,可能還要猶豫一下,是自己把內(nèi)存條買回來找個視頻跟著換呢,還是花點錢去線下維修點讓師傅解決。 現(xiàn)在好了,不用糾結(jié)了,英特爾把路都堵上了。 以后內(nèi)存萬一出了什么問題,也沒法單獨修了,只能連著 CPU 一起換掉。 這樣搞下來,最難受的當然就是喜歡 DIY 筆記本的小伙伴們,自己動手換內(nèi)存的樂趣算是徹底被英特爾剝奪了。 建議以后大家買英特爾的本子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對內(nèi)存大小的需求是多少,畢竟現(xiàn)在是真正的買定離手了,買完后悔想換也換不了。 當然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是華強北老鐵,動動手就能給 CPU 開蓋、徒手 16G 擴容成 32 G ,那當我沒說。 另外這個操作還會帶來成本問題。 為了把內(nèi)存顆粒和處理器的其他模塊封裝在一個芯片里,英特爾必須給 “ 月亮湖 ” 架構(gòu)的處理器用上更加先進的封裝。 這種內(nèi)存和處理器放一起的封裝,成本比以往要高了不少,英特爾會不會把這個這部分成本轉(zhuǎn)嫁到消費者頭上,還得打一個問號。 反正蘋果是這么干了,借著內(nèi)存做到處理器上,工藝、封裝等等成本會變高的機會,哐哐地把內(nèi)存當金子賣。 OK 英特爾的新處理器架構(gòu),就給大家聊到這里。 這么盤下來會發(fā)現(xiàn),英特爾這次的升級算得上是亮點多多了。從處理器整體架構(gòu)到制程工藝,再到性能提升,都可圈可點。 作為英特爾進入 AIPC 時代之后的第二代移動端處理器架構(gòu), Lunar Lake 的規(guī)劃思路也很清晰。沒有只顧著大談特談 AI 和算力,對于跟普通用戶關(guān)系更緊密的功耗、續(xù)航等等也非常的上心。 而跟隔壁廠跟果子對齊,把內(nèi)存做到處理器內(nèi),這一點也非常的大膽。雖說犧牲掉了一部分用戶的需求,但換來更好性能和更低的功耗,我認為還是劃算的。 至于換來的這一部分好處有多少能給到筆記本用戶,可能還得讓子彈再飛一會兒。英特爾把食材做好了,但怎么把菜炒得好吃,就要看終端廠商們怎么去調(diào)教了。 圖片、資料來源: Intel、微博@數(shù)碼科技評論 本文來源:差評TV |
原創(chuàng)欄目
IT百科
網(wǎng)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