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要聞 > 科技> 正文

體驗eSIM版iPad10一周后,它改變了我的工作方式

愛范兒 整合編輯: 黃安莉 發(fā)布于:2023-11-21 17:30

自 2010 年初代 iPad 面世以來,數(shù)字版 iPad 有三次不尋常的迭代。

第一次是 2012 年,春有 iPad 3,秋來 iPad 4,兩代發(fā)布僅隔了七個月。第二次,是 2017 年姍姍來遲的 iPad 5,與前代相隔五度春秋。

第三次,則是近日悄然上架的新款 iPad 10。相比去年發(fā)布的舊款 iPad 10,外觀配置一模一樣,唯獨多了 eSIM 的功能。

老實說,這個唯一的不同,無法帶來「處處不同」的體驗。但與它相處一周后,我對生產(chǎn)力有了新的理解,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可能會對將來產(chǎn)生影響的趣事兒。

另外關(guān)于 Apple Pencil(USB-C 版)是否值得買,在體驗后也有了一些答案。

從生產(chǎn)力,變成移動生產(chǎn)力

我用過不同品牌的平板電腦,但無一例外的是,它們都是 WiFi 版 —— 這意味著出門上網(wǎng)需要借助手機熱點,讓續(xù)航本就孱弱的手機雪上加霜,還給本就易熱的手機火上澆油。

作為第一款在中國大陸發(fā)售的 eSIM 版 iPad,也作為我第一臺可以獨立上網(wǎng)的平板電腦,給我解鎖了不少新體驗。

不過,在分享這些體驗前,我相信你應(yīng)該好奇 eSIM 是什么、怎么用,跟此前的蜂窩網(wǎng)絡(luò)版有什么異同。這些功課,我已經(jīng)替你做好了:

eSIM 的工作原理

eSIM 就是把主流的 nano-SIM 卡再砍掉 9/10 ,直接嵌在手機主板上,和其他零部件在出廠前一起打包封裝,你看不見也摸不著。

如果你在海外,購買的是 eSIM 版的手機,那就可以直接在運營商的 App 里激活手機號碼, 或者購買套餐,并且支持「一號雙終端」,可以與另一個 eSIM 附屬智能設(shè)備共享同一個號碼和套餐。

之后通信廠商會通過「空中寫卡」,將你的手機號、套餐類型遠程錄入 eSIM 卡,不用再跑一趟營業(yè)廳。

要是哪天想換手機了,也能通過「遠程辦理」把舊手機的信息注銷,并通過相同的方式激活新設(shè)備上的 eSIM 。

eSIM 的開通指南

主打「方便」的 eSIM 功能,在這臺 iPad 10 上就能夠?qū)崿F(xiàn)。只用四步就能激活,我?guī)銇聿僮饕槐椤?/p>

打開「中國聯(lián)通 App 」,在首頁輸入「 eSIM 」并進入「 eSIM 專區(qū) > iPad 」。

在「開通」欄按要求輸入 iPad 上的「 EID 」「 IMEI 」碼,這兩串數(shù)字藏在 iPad 的「設(shè)置 > 通用 > 關(guān)于本機 」中,點進去下拉到底部就能看見。

接著按照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套餐,目前有「包年」和「包月」兩種套餐可以選擇,對照下表進行比較,你會看得更清楚。

兩檔「包年套餐」換算費用為 1 元 / GB ,超出套餐范圍的流量也按照 1 元 / GB 的標準來收費。

之后按要求繼續(xù)上傳「個人身份信息」進行實名認證,并選擇自己看中的號碼。

確認過眼神,就是你本人,系統(tǒng)會生成一個二維碼;氐 iPad 進入「設(shè)置 > 蜂窩數(shù)據(jù) > 添加蜂窩號碼」,用 iPad 的掃描框?qū)适謾C上生成的二維碼。

幾秒之后 eSIM 就能注冊成功,你的 iPad 可以開始獨立上網(wǎng)了。

但以下幾點需要注意,不然會影響你的 eSIM 辦理。

目前,只有中國聯(lián)通在進行 eSIM 業(yè)務(wù)的辦理,其他運營商都暫停了 eSIM 的業(yè)務(wù),如果你不是聯(lián)通的號碼又不想開多一張聯(lián)通的卡,那可能還得等待一段時間。

eSIM 版的優(yōu)勢

對沒有用過蜂窩網(wǎng)絡(luò)版 iPad 的我來說,激活 eSIM 功能后,仿佛 iPad 身上的一根無形鐵鏈解開了,又或者說它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

關(guān)于 iPad 10 性能表現(xiàn)和 Apple 全家桶的聯(lián)動體驗,愛范兒在深度測評中已經(jīng)做了深度的體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回顧一下。

eSIM 版能帶來哪些特別的體驗?我從下面的幾個使用場景里,找到了點答案。

早上去會議室開選題會,丟三落四的我把手機落在了工位,好巧不巧公司 WiFi 正在維護升級,慌了一下的我看見了平板右上角的 5G 信號,瞬間放松了緊繃的神經(jīng)。

出差外拍,去看看江邊的景色,忙碌了一天手機電量馬上見底,很怕和伙伴失去聯(lián)系。好在我手上的 iPad 能上網(wǎng),馬上用它接管手機的剩余任務(wù),那天還能按時下班。

還有 2 個小時就要交稿,辦公室的空調(diào)太冷,手機上的消息太多,自制力一般的我只能在園區(qū)找個角落,瘋狂趕進度,但畢竟人在上班不能消失,有蜂窩的 iPad 幫我證明了我在工作,并且沒有失聯(lián)。

這是 eSIM 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我的 iPad 正奔向自由。iPad 從「生產(chǎn)力」,變成了「移動生產(chǎn)力」。

當然了,這些場景用實體 SIM 卡的蜂窩網(wǎng)絡(luò)版也能實現(xiàn)。只是相比使用實體卡,eSIM 版的 iPad 優(yōu)勢有這幾點:

- 無需開通新號,就可以辦理上網(wǎng)服務(wù),相當于「一號雙終端」。- 注冊 eSIM 便利且迅速,無需去營業(yè)廳。- 當你想換卡時,不用去找那根薛定諤的卡槽針。

C 口 Pencil ,失去的似乎更多

在體驗 eSIM 讓平板脫離手機、自主「移動」過程中,Apple Pencil ( USB-C ) 也在官網(wǎng)上架,我又感受了一把新筆給 iPad 10 帶來的「生產(chǎn)力」。

是的,「 eSIM 」+「 iPad 10 」+「 C 口 Pencil 」 = 「移動生產(chǎn)力」,起碼我體驗之前是這么覺得的。

從時間上看,這確實是最新發(fā)售的一支筆,并且還換上了 USB-C 這種「先進工藝」。

但看配置,我對蘋果在這支筆上的「更新」打了個問號,包括眾多網(wǎng)友在這幾天的體驗中也發(fā)出了相同的疑問。

Apple Pencil ( USB-C ) 會給使用者一種悲壯的英雄主義:2015 年的手寫筆老前輩為了趕上「 C 口」潮流,奉獻了所有,終于將這個人人都有的時尚,安到了自己身上。

但如圖所示,付出的代價是取消了「壓力感應(yīng)」。一向以書寫流暢、壓感靈敏和筆跡真實的蘋果手寫筆,在最新一代產(chǎn)品上面,將最有優(yōu)勢的功能取消了。

我硬著頭皮寫了幾天筆記,并且將 C 口 Pencil 和 iPad 深度綁定地使用了幾天,的確沒法和更貴更好用的二代筆來比較,但如果你沒有一些專業(yè)的需求,這支新筆還真的說得過去。

iPad 10 只能用一代筆,但「閃電口」轉(zhuǎn)「 C 口 」的套娃連接方式,將使用成本拉滿,任何一個配件的缺失會影響你在平板上的書寫,C 口 Pencil 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并且充電滑蓋的阻尼感,也再次說明了蘋果在細節(jié)上的用心。

相較一代筆的修長,新款縮短了許多,筆的重心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因此購買之前最好上手體驗一下。

撇開壓感,C 口 Pencil 書寫起來依然非常跟手,筆記延遲控制的比較優(yōu)秀,如果不是有繪畫、藝術(shù)字等創(chuàng)作需求,也習慣沒有粗細變化的字跡,那它還是那個流暢的 Pencil 。

磁吸功能終于下放,一代筆上「用完到底該放哪 」的哲學問題,現(xiàn)在有了確定答案。

「壓感」在第三方軟件上是無法使用,但在「備忘錄」里,蘋果通過行筆快慢,硬是算出了一套「仿壓感」的方案。

運筆越快,線條越粗;運筆越慢,線條越細?雌饋硗柡Γ菍嶋H上并不適合中文書寫。

如果你習慣寫連筆字,就知道這個邏輯和我們平時的書寫規(guī)律是完全相反的。我們當然可以在平板上強行改變書寫習慣,但當你拿起真筆寫字的時候,又該如何應(yīng)對?

看回外觀,和二代筆高度相似,但真正寫起來,會有一種「兒子穿上了爸爸的西裝」的違和感,壓感的缺失,就是罪魁禍首。

Apple Pencil (USB-C) 沒有將專業(yè)化作為最高權(quán)重,如果你屬于對書寫創(chuàng)作有要求的群體,建議謹慎選擇,不然會有一種「沒有買到演唱會的門票,在遠方的天臺上聽漏出的歌聲」即視感。

連備用筆頭都沒有的 C 口 Pencil,經(jīng)過我們的實際體驗,可能會比較適合下面的朋友:- 在書寫體驗和便攜性上,傾向于后者- 需要無紙化記錄,但只是單純的記筆記- 不想為了一代筆,帶轉(zhuǎn)接頭和線出門

如果不符合上述條件,又覺得二代 Pencil 不太值得,那一代 Pencil,可能是比 Pencil ( USB-C ) 更適合你的選擇。

價值 ¥1200 的 eSIM ,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盡管從定位和產(chǎn)品力來看,iPad 10 是面向教育市場的入門級產(chǎn)品。但它今年卻搖身一變,成為蘋果在市場中的「探路先鋒」。

對蘋果而言,「10」似乎總是代表著重要的變化。

iPhone X 開啟了蘋果手機的全面屏時代,同為代號「10」的 iPad,終結(jié)了「home」鍵,iPad 家族自此全部進入全面屏的隊伍。

而現(xiàn)在,新款 iPad 10 又首次帶來了 eSIM 功能。正如前文所說,它是第一款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發(fā)售的 eSIM iPad,也是當前最接近 iPhone 的 eSIM 設(shè)備。

蘋果為 Apple Watch 推出 eSIM 功能,主要是想讓用戶在手機沒電,或者運動場景里不便帶手機時,不與他人失聯(lián)。

對于 iPad 而言,蘋果的用意則有所不同。

首先,它簡化了你戶外上網(wǎng)的步驟,降低決策成本。在需要大屏的場景中,亮屏即用,與手機在網(wǎng)絡(luò)上實現(xiàn)了「平權(quán)」。

誠然,在這一點上,蜂窩網(wǎng)絡(luò)版也可以做到,所以 eSIM 版的 iPad 還有一個昭然若揭的任務(wù):給 eSIM 版的 iPhone 試水。

蘋果從 iPhone 14 系列開始,就已經(jīng)在全美市場取消了實體卡槽,全面采用 eSIM 方案。

對于手機而言,eSIM 的意義明顯許多。沒有卡槽的手機封閉性更好,更利于防塵防水的效果。

換卡的時候不用再想著找卡槽針,線上操作就行。由于減少了取出次數(shù),內(nèi)嵌的 eSIM 卡沒有磨損的煩擾,比 SIM 卡有更長的物理壽命。

關(guān)鍵的是,eSIM 的大小,只有 SIM 卡十分之一,可以在手機寸土寸金的空間里,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硬件布局,增加電池容量等。

eSIM VS Nano SIM. 圖片來自:freepik.com

在拆機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國行 iPhone 15 主板上方有一個方形缺口,這是為卡槽作出的妥協(xié);美版由于采用 eSIM 的方案,在布局上能給其他硬件提供更多空間。

國行與美版 iPhone 15 Pro Max 主板對比. 圖片來自:米景

一個具體的例子是,美版 iPhone 的主板,將存儲模塊遠離 Soc,發(fā)熱點分離,理論上能讓手機發(fā)揮出更佳的性能。

攜號轉(zhuǎn)網(wǎng)、更換套餐、線上更新這些對我們更加便利的功能,都會隨著 eSIM 一起到來。不過這一天,我們可能還得靜等花開。

中國移動在 5 月宣布暫停辦理 eSIM 卡服務(wù),7 月 12 號中國電信也跟上了節(jié)奏。

出于信息安全、運營成本、市場競爭等多方面的因素,SIM 卡和那個永遠在需要的時候就找不到的卡槽針,可能還得陪伴我們一些時日。

好在,中國聯(lián)通還在推進 eSIM 的布局,可以期待 eSIM 版 iPhone 16,或者 iPhone 17 的到來。

重新看回這臺 eSIM 版 iPad 10 的外觀,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實體的 SIM 卡槽依然存在。感性來說是大膽地探索市場,小心地呵護過去。理性來說是多了一種選擇,也多了一條退路。

用 eSIM 給蘋果探路的十代 iPad,也在變大的手機和變輕的電腦中間,探索自己的生存道路。它讓 iPad 的便攜屬性得以完全呈現(xiàn),讓「生產(chǎn)力」變成了「移動生產(chǎn)力」。

可以說,這才是 iPad 的完全體。

本文來源:愛范兒

愛范兒

網(wǎng)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推薦 手機 筆記本 影像 硬件 家居 商用 企業(yè) 出行 未來
二維碼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