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損失中國大將,上海工廠關鍵人物出走,小米緊急回應

超電實驗室 整合編輯:太平洋科技 發(fā)布于:2024-12-22 00:15

特斯拉又損失了一位大將。

特斯拉制造副總裁、中國上海超級工廠負責人宋鋼,提交了辭呈,12月18日正式離職。

相比朱曉彤,很多人可能對宋鋼有些陌生,作為工廠廠長,宋鋼比較低調,但其在中國的地位,可以說僅次于朱曉彤。

按照媒體報道,他將跳槽到一家正處在產能瓶頸的本土新興汽車品牌。

他自己還沒有官宣下家,熱心的網友就已經開始猜測了,不過首先出來辟謠的是小米。

小米的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稱,“大家都在傳的宋廠長(宋鋼)確實很好,不過我們小米汽車工廠的季廠長(季國偉)也很優(yōu)秀,足矣!”

上海工廠的關鍵先生

宋鋼在特斯拉中國區(qū)是元老級的人物了。

離職前,他的職位是制造副總裁、上海工廠廠長,在中國區(qū),統管上海工廠一期、二期、電池、電機的工廠。此前朱曉彤在臨港工廠辦公時,他們還共享過一個開放式的辦公位。

在特斯拉工作期間,宋鋼的表現確實足夠優(yōu)秀。2018年,他加入特斯拉,成為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第一家工廠的第一位員工。

此前,宋鋼在上汽通用、福特工作,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早期制造團隊也多數來自上汽通用和上汽大眾,他帶領團隊在一年之內,實現近1000輛可供銷售的Model 3的本地生產。

2019年12月30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向車主交付了15輛車。同時也達到了超過每星期3000輛的生產速度,當中還不包括12月底才開始生產的本地電池組。

2020年,宋鋼帶領團隊建設上海工廠二期,負責生產Model Y。如今特斯拉上海二期工廠已經成為零部件本地化率在95%以上、全球產線效率最高的工廠,平均每30秒就能下線一輛全新的Model Y

2021年,特斯拉全年交付新車93.6萬輛,上海工廠占其中的51.7%。2022年8月13日,特斯拉下線第100萬輛整車,今年10月11日,特斯拉上海工廠下線了第300萬輛整車。這意味著,上海工廠平均年產能可以達到100萬輛左右。

除了整車制造工廠,宋鋼還參與過特斯拉電池、電機團隊的建設與工廠的落地。目前,特斯拉已經在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電池 Pack 工廠,并完成了汽車電機的國產化制造。

宋鋼也曾在美國特斯拉工作,參與過工廠建設和潛在設施的業(yè)務規(guī)劃。隨后又返回上海建立特斯拉 Megapack 電池工廠,該工廠預計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

如今宋鋼辭任,意味著當初幫助特斯拉建立起上海工廠的人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

目前特斯拉尚未正式任命新的上海工廠廠長,官網上也沒有相應的招聘信息。不過這個職位極為重要,因為除供應鏈由美國總部負責之外,其余制造相關部門均由廠長管理。

據晚點AUTO報道,這次很可能是讓內部人接任。目前候選人有兩位:一位剛剛晉升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汽車與零件質量高級總監(jiān)的費文進,另一位是物流總監(jiān)孫郝林。

誰最需要突破產能瓶頸?

眼下宋鋼的下一站并未官宣,最先否認的是小米。

小米的交付周期早已排到了明年2月以后,并且小米汽車二期工廠預計明年的7、8月份就可以正式投產。

新工廠可能缺個廠長,宋鋼又是在今年年底離職,也的確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除了小米之外,小鵬和樂道也有甜蜜的負擔。小鵬的總部在廣州,工廠分布在廣東的廣州、肇慶和湖北的武漢;樂道的總部在上海,工廠在安徽合肥。

12月初期,有媒體報道稱,樂道的訂單大概有5萬輛,但是工廠的產能每月還不足1萬輛。交付周期在10-14周,如果12月份下單,很有可能會等到春節(jié)之后才能提車。

另外在明年的規(guī)劃中,樂道還計劃推出兩款新車,并在明年的三四季度實現交付。

從產能來看,樂道的確需要開足馬力。

和樂道相比,小鵬的產能壓力或許更大,今年下半年,小鵬的MONA M03和P7+先后上市,相繼實現爆單。

MONA M03在上市48小時內訂單飆升到3萬輛,上市后,交付周期已經延長至兩個月以上。接近小鵬用戶運營體系的負責人表示,客服400電話量激增,大多數來電都是用戶在催促或詢問交付情況。

P7+在上市4小時內,就收到31528輛大定訂單。據汽車博主孫少軍爆料,小鵬汽車在11月份的鎖單量已經突破7萬輛,小鵬也在努力地進行產能爬坡。

11月,小鵬在廣東的黃埔工廠和肇慶工廠已經啟動了雙班制生產模式,幾乎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的生產。

黃埔工廠主要負責生產P7+,11月日產量已經達到了400-500輛。肇慶工廠主要負責生產MONA M03,其約90%的產能都在為MONA M03服務。日產量已經接近工廠的產能峰值,提升到700輛以上。

P7+車型上市四周時間內,交付突破1萬輛。MONA M03在上市后連續(xù)三個月,每月交付量均超過1萬輛,累計交付量已達到4萬輛。截至12月16日,該車型已穩(wěn)定實現每周4000輛的交付量,交付周期也從最長的13-17周縮短到7-11周 。

但小鵬內部預計,這批訂單還需持續(xù)生產至春節(jié)前。小鵬汽車管理層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通過雙班生產,廣州黃埔和肇慶兩家工廠年產能可達20萬至30萬輛,并已規(guī)劃好2026年之前的生產計劃。

除了要完成這2款爆款新車的交付之外,明年至少推出4款新車,包括首次推出的增程式車型,小鵬工廠的生產壓力可想而知。

目前一切都是猜測,但能確定的是,宋鋼作為能頂得住Model 3、Model Y生產壓力的抗壓選手,無論拿了誰的offer都很合理。

本文來源:超電實驗室

超電實驗室

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特斯拉損失中國大將,上海工廠關鍵人物出走,小米緊急回應

特斯拉中國上海工廠負責人宋鋼離職,將加盟一家新興汽車品牌。他在特斯拉期間表現出色,帶領團隊實現了本地生產并交付近1000輛Model 3。這次離職意味著完成歷史任務,并引發(fā)了關于下任上海工廠廠長的猜測。小米回應稱自己也有優(yōu)秀的季國偉擔任該職位。此外,其他新興車企如小鵬、樂道等也面臨產能瓶頸,或成為宋鋼可能選擇的下一站。

特斯拉 | 上海工廠
日產要和本田合并,但富士康卻想當小三?

日產與本田合并的消息引起了全球車友的關注。這次合并是為了應對特斯拉和中國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的挑戰(zhàn)。早在2019年,日本政府就有意撮合兩家公司合并。而富士康也表達了收購日產多數股權的意向。然而,本田卻警告如果日產與富士康合作,將終止他們之間的戰(zhàn)略軟件合作伙伴關系,并考慮以友好收購方式介入保護日產免受惡意收購影響。

日產 |本田合并
余承東與“四界”大佬首合體 尹同躍爆曾為合作開除高管

華為集齊了“四界”老總,搞了一場直播,分享合作溝通的困難和對未來的暢想。余承東稱華為與車廠已由供應商關系變成合作共贏關系,并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尹同躍爆料,在與華為合作中,他們開掉了一個高管,但也看到了甜頭。張興海表示在合作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但都堅定目標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屹立全球貢獻力量。

華為智能汽車 |合作共贏
余承東組局“四界”老板同臺直播,首次公開鴻蒙智行秘密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與鴻蒙智行“四界”高管在直播中發(fā)布了新款智界R7增程版和討論了合作背后的故事。2024年,鴻蒙智行旗下品牌問界、智界、享界和尊界都取得不俗市場成績,其中問界M9連續(xù)8個月銷量第一。明年,鴻蒙智行將推出超10款新車型。這次直播總結了2024年成績單,并揭開了2025年產品序幕。

鴻蒙智行 |華為
激光雷達變“大白菜”,輪到純視覺不香了?

激光雷達降價潮持續(xù),成本控制和規(guī)模效應推動價格下降。今年月度上車量是去年同期的2-5倍,15萬價位車型也開始配備激光雷達。芯片化設計使得裝配成本大幅降低,并實現了對上千個通道的統一控制。此外,器件數目也進行了精簡。然而,純視覺方案仍然具有成本優(yōu)勢,未來誰能笑到最后尚不明確。

激光雷達 | 降價
二維碼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