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fā)布了智界版「Model Y」,26 萬標配空懸+四門電吸,前備箱敲兩下就能開

愛范兒 整合編輯:太平洋科技 發(fā)布于:2024-09-26 17:02

國慶節(jié)馬上就要來了,不少品牌都在最近這兩周發(fā)布了自家新品,準備在黃金周期間拼個你死我活。

華為也不例外,在9月24日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華為正式發(fā)布了鴻蒙智行旗下的第一輛轎跑 SUV 智界 R7,新車的起售價格從預售時的 26.8 萬元下降到了 25.98 萬元,但還是要比當前最暢銷的特斯拉 Model Y 貴了 1 萬塊錢。

在余承東看來,雖然智界 R7 要貴上些許,但它的產(chǎn)品力領先了不止一星半點,號稱要用 Model Y 的價格,買到特斯拉百萬級的 Model X 的體驗。

智界 R7 在智駕、底盤、座艙空間、續(xù)航方面都遠遠超越 Model Y,是跨級打擊。

余承東這次把「遙遙領先」換成了「遠遠超越」。

鴻蒙智行的「Model Y」

半個月前的華為發(fā)布會有兩個主角,一個是三折疊屏手機華為 Mate XT,另一個是問界 M9 五座版,當時的智界 R7 只占了 PPT 的最后幾頁,提到的內(nèi)容并不多:

全系 800V、CLTC 續(xù)航 802km,內(nèi)飾和智界 S7 大差不差,副駕有零重力座椅,空間是一大亮點;前備廂的開啟方式也蠻有意思,用指關(guān)節(jié)敲兩下車頭,便能自動開啟。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智界 R7 僅僅憑借這些信息和 26.8 萬元的預售價,在一天之內(nèi)就收獲了 1 萬個訂單,盡管這些都是可退訂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市場對于智界 R7 的期待。

的確,以空間和實用性為賣點的 SUV,通常都更受市場歡迎。

和 Model Y 一樣,智界 R7 也有著一個大溜背,整體沿用了 One-Box 設計理念,它的尺寸也是非常典型的電車尺寸,5 米的車長、3 米的軸距、2 米的車寬。

但如果細看智界 R7 的側(cè)視圖,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華為的一處小巧思——R7 有著較緩的溜背,雖然觀感上略顯臃腫,但也巧妙地解決了轎跑 SUV 的頭部問題。

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也確實如此,智界 R7 后排頭部空間達到了 1034mm,與特斯拉 Model Y 的 1001mm 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對比近期大熱的樂道 L60,R7 也有一定程度的領先,(L60 為 1010mm),在天幕遮陽簾關(guān)閉的情況下, 其頭部空間依然能超過一拳。

在確立了轎跑 SUV 的設計基調(diào)之后,智界 R7 延續(xù)了智界家族的標志性設計語言,與智界 S7 共享了許多設計元素。

這一策略,對于智界這個年輕的品牌而言顯得尤為明智。相較于追求設計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對品牌形成深刻的記憶,而家族化的設計風格,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內(nèi)飾上,R7 也如法炮制,智界 S7 上亮眼的「環(huán)抱座艙設計」,今天也被余承東搬上了發(fā)布會。

同樣的雙層儀表臺和 12.3 英寸的前眺領航屏,方向盤也依舊是三幅式的橢圓造型,中控屏下方則是帶通風功能的雙 50W 無線充電面板。

余承東此前還稱,這樣的雙層儀表臺可以在需要移動辦公時「秒變」工作臺,副駕側(cè)可以放置筆記本電腦進行操作,若是華為品牌的筆記本電腦,還可與車內(nèi)的鴻蒙座艙進行互聯(lián)。

比起打工,智界 S7 的副駕顯然更適合享受。

零重力座椅一直都是華為的拿手好戲,早在 2022 年,華為就將這一配置帶到問界 M7 里,隨后,車圈便掀起了一股「零重力座椅風」。只是,雖說各家都標榜「零重力」,但各家之間還是存在不小的區(qū)別,而華為的零重力座椅,總是要舒服些。

智界十分看重座椅的舒適性,這一點在后排亦有體現(xiàn)。智界 S7 的后排座椅寬大且厚重,高度和座椅柔軟度恰到好處,華為稱之為「絲云座椅 2.0」。

「每一個坐墊都是大沙發(fā),」余承東說,R7 后排的通風、加熱、按摩按鈕也都觸手可及,靠背還支持一定角度的向后調(diào)節(jié)。當然了,那些舒適配置得選裝。

美中不足的是,R7 的腿部空間僅有 956mm,比 Model Y 少了 7 厘米有余;蛟S正因如此,R7 才擁有了一個 837L 的超大后備廂。

能裝,是智界 R7 的一大特點,除后備廂外,全車還有 41 處儲物空間,總?cè)莘e接近 80L,例如副駕座椅前方的雙開儲物空間、8.2L 的車載冷暖箱(選配),還有后排座椅底下的兩個大抽屜。

最能體現(xiàn)華為需求洞察能力的地方,非前備箱莫屬。這是個很常見的配置,但各位可以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用過你的前備箱了。

而智界 R7 的前備箱,不僅容量達到了 52L,開合方式也更優(yōu)雅省力,輕敲兩下即可彈開,往下一放即可電動閉合,大大提高了前備箱的實用性。

單論這個前備箱,確實是「遠遠超越」。

智界 R7,不能再輸了

在過去這一個月里,余承東總共開了 3 場發(fā)布會,每一場都提到了智界 R7,可謂是煞費苦心。的確,智界這個品牌,實在是不能再輸下去了。

作為鴻蒙智行下的第二個品牌,智界 S7 在去年 11 月末正式上市時自然備受關(guān)注,上市當天就收到了 5000 多個訂單,3 天內(nèi)的訂單數(shù)超過 20000。

但當滔天的富貴砸來,華為和奇瑞并未能接住,智界 S7 的交付問題,讓這款車型的市場表現(xiàn)大打折扣。

智界 S7

去年 12 月,智界僅交付 784 輛 S7,今年 1 月甚至下滑至 113 輛,引起眾多預定車主的不滿,大量預定車主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文抱怨交付問題,不滿情緒延伸至車輛交付未按下定順序、華為城市 NOA 智駕功能開通緩慢、已交付車輛存在做工瑕疵等方面。

當時,智界 S7 展車及試駕車到店率僅有 30%,交付時間的延后也嚴重影響部分車型配置的選擇。

根據(jù)財新網(wǎng)的報道,智界 S7 的交付困難的原因包括華為對產(chǎn)品的要求較高、部件供應不及時等。

華為終端 BG 智選車業(yè)務部總裁汪嚴旻曾透露,供應商的產(chǎn)品初期良品率未達到大規(guī)模量產(chǎn)的要求,導致某些零部件及軟件拖了生產(chǎn)的后腿,預計 4 月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盡管華為方面沒有提到奇瑞,但外界認為,奇瑞內(nèi)部對智界還沒形成統(tǒng)一認識,才是智界 S7 遇阻的主要原因。

4 月,華為為這輛純電轎車開了第二場發(fā)布會,不僅是為了向外界釋放「即刻排產(chǎn)」這一信息,同時也是為了調(diào)整價格,和最初上市時相比下調(diào)了 2 萬元。

起初,這場發(fā)布會確實有點效果, 智界 S7 在 4 月和 5 月的銷量都達到了 5000 輛,但從 6 月開始情況急轉(zhuǎn)直下,月銷回落至 3 月份的水平,僅有 2306 輛,此后更是一路走低,上個月只賣了 400 多輛。

既然純電轎車賣不動,那換個賽道再試試吧。

或許是因為不想重蹈 S7 的覆轍,現(xiàn)如今我們能夠在 R7 上看到標配的可變阻尼減振器、空氣懸架、電吸門以及享界 S9 同款的「渦輪超重低音單元」等配置。

事實上,不僅華為在為 R7 瘋狂堆料,奇瑞也為 R7 傾注了大量投入。

在前不久的成都車展上,奇瑞董事長尹同躍表示,智界是奇瑞第一優(yōu)先戰(zhàn)略項目,集中了奇瑞集團最優(yōu)勢資源,而智界 R7 將擁有遠超行業(yè)標準的嚴苛質(zhì)量標準,其細節(jié)「經(jīng)得起放大鏡的檢驗」。

智界 R7 的質(zhì)量比 BBA 都要高,我做了一輩子汽車,要求從來沒這么嚴格過,這次也革了很多供應商的命。

本文來源:愛范兒

愛范兒

網(wǎng)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nèi)容

美國新造車,正排隊破產(chǎn)

"美國新造車公司Nikola即將面臨破產(chǎn),被稱為卡車界的特斯拉。根據(jù)華爾街日報,Nikola正在討論多個戰(zhàn)略轉(zhuǎn)型方案,包括出售核心資產(chǎn)、全面重組或申請破產(chǎn)保護。原因是公司資金緊張,股價已跌至54周以來最低水平。自2020年上市以來,Nikola的股價縮水99%以上。

Nikola | 破產(chǎn)
比亞迪距離華為還有多遠?

比亞迪距離超越華為還有多遠?根據(jù)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差距,華為與比亞迪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盡管華為在重回巔峰,但比亞迪正在崛起成為電車之王。兩家公司在研發(fā)投入、凈利潤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都注重技術(shù)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此外,比亞迪正推出智駕天神之眼,并計劃在2025年發(fā)布21款智駕車型。

比亞迪 | 華為
百萬國車卷什么?聊聊尊界/仰望/蔚來ET9的黑科技懸架

2025年,國產(chǎn)汽車迎來標志性節(jié)點,仰望U9、尊界S800和蔚來ET9備受矚目。它們的懸掛系統(tǒng)具備顛覆性優(yōu)勢,有的展現(xiàn)出卓越的越障能力,有的凌波微步般平穩(wěn),還有車型能載著香檳塔通過減速帶。本文詳細解析了這三家車企的懸掛技術(shù)特點,并分享了試駕蔚來ET9的真實體驗。

懸掛系統(tǒng) | 主動懸架技術(shù)
一場發(fā)布會20個名字,車企們仿佛在寫網(wǎng)絡小說。。。

車企起名梗引發(fā)討論:新車配置名稱越來越難記,數(shù)量多且叫法不一。這種方式是否過頭?配置名變得更復雜、硬核,難以理解和記憶。油車時代的命名邏輯相對克制,時間的威力幫助人們記住品牌標簽。電車時代迭代速度快,給每個設計或技術(shù)都起新名字導致消費者無法消化和記憶,并干擾之前的叫法。

配置命名 | 技術(shù)復雜性
小米3月狂飆2.9萬臺,零跑3.7萬登頂,誰的沉默震耳欲聾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車交付超過2.9萬輛,目標全年交付35萬輛;零跑汽車成為新造車月銷冠,3月份交付3.7萬輛;理想汽車同期銷量36674輛。蔚來品牌Q1季度共交付42094輛,樂道品牌14781輛。小米SU7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連續(xù)6個月突破20000臺大關(guān)。極氪科技集團3月銷量40715輛。

銷量 | 新能源汽車
二維碼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