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不玩電車了 ”
“ 歐美集體退出電車市場 ”
“ 電動車國外不玩了 ”
最近這個新聞、報道、小作文滿天飛。
大家的觀點也奇形怪狀,有的罵 “ 洋人言而無信 ” ,有的說西方擺爛是因為國產(chǎn)太強的,也有說新能源繁榮完全是國內(nèi)自嗨,人家設了個局騙咱們。甚至還有建議我們應該反思的。。。
反正只要是打著 “ 西方不玩電車 ” 的旗號,從哪個角度都能扯上一大波。
脖子哥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下場噴之前,先求證看看是不是?
摸了一遍底之后,卻發(fā)現(xiàn)事情沒那么簡單。
就光說國內(nèi)的這些說法,就有歧義,前面的圖里大家也看到了,到處都在說 “ 它們不玩電車了 ” ,還有種說的是 “ 它們不玩新能源車了 ” 。
而誤解,從這簡單的定義上就開始了。
我們國內(nèi)大家口頭常說的電車、新能源車,下意識就包括了純電車、插電式混動汽車、增程式混動汽車等車型。
但在歐美這些車很多時候是分開命名的,他們的 “ 電車 ” 說的就是完全拋開內(nèi)燃機的純電汽車,什么插電式混動、增程式混動汽車或者油電式混動都不算 “ 電車 ” ,而燃料電池比如氫能電池也被包含在新能源車范圍里。( 注,為照顧國內(nèi)讀者習慣,本文后續(xù) “ 電車 ” 代指純電車; “ 插混 ” 代指插混 / 增程車; “ 新能源 ” 代指包括純電車、插混車等廣義電車 )
雙方定義的不同,加上一些奇奇怪怪的機翻,很容易就誤導或者被故意斷章取義了。
比如你看到一個報道說 “ 差評歐洲分部決定要放棄電車計劃 ” ,你是不是下意識就會以為是放棄新能源車型。
但實際上我們差評只是暫時放棄純電車計劃,并不影響插混或者氫能。
那這么一來,問題就成了:歐美甚至海外,是真不玩電車了,還是真不玩新能源車了?
好在結(jié)論都一樣,無論是電車或者是范圍更大的新能源車,人家都沒說不玩。
首先我們先看外國政府們的政策,到底有沒有放棄電車 / 新能源車。
世界上有幾百個國家,全盤一遍參考意義也不大,比如我說埃塞俄比亞在今年 2 月,剛決定全面禁止進口燃油車,只進口電車,估計大家也覺得沒什么參考意義。
所以我們主要就看歐美日這些 “ 碳排大國 ” 。
先說歐盟,他們?nèi)ツ瓿鮿偭⒎,決定在 2035 年之前,車子得 0 排放,基本約等于帶內(nèi)燃機就不行( 理論上還留了個合成燃油的口子,但這個技術(shù)還不大成熟,我們之前寫過文章,此處不再贅述 )。
在新法規(guī)出來前,歐盟的計劃是到 2030 年,新車總減排 37.5% 就行,結(jié)果新法規(guī)更加激進,直接拉到了 55% 。
其中電車,是最有希望幫助實現(xiàn)這個目標,所以到了 7 月份,歐盟又加碼了個充電樁法案。
這個法案要求,到 2025 年底前,歐盟泛歐交通網(wǎng)絡或歐盟主要交通走廊高速公路系統(tǒng)(可以理解成全歐主要高速路干道 )沿線每 60 公里安裝一個至少提供 150 千瓦電力的快速充電站。
到了今年,他們又又又出牌了,把商用車的減排要求也定了下來:
降低卡車、公共汽車和拖車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無論是上山采礦的大貨車、還是消防車又或者是救護車,通通都得減排,約等于逼他們電氣化轉(zhuǎn)型。
一步步把此前的討論、打算落實成法案,還忙著搞基建,甚至還在擴大 “ 電動化 ” 范圍,你和我說歐洲不玩新能源了?
再看看對岸的美國,之前雖然口號喊得響,在聯(lián)邦政府層面,美國一直沒敢把話說太滿。
哪怕在新能源風頭最盛的 2021 年,拜登也只是發(fā)了個行政令,計劃到 2030 年時,全美新能源車銷量需要占到總銷量的一半。
而到了上個月,拜登卻豁出去了,鼓搗出了一個美國歷史上最嚴苛的氣候標準之一。
據(jù)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 EPA 估計,車企們?nèi)绻獫M足這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碳排水平,大家伙在 2032 年時,賣的車子得有超過 60% 都是電車或者其它 0 排汽車。
雖然有比之前風傳的管控力度要小,但這也不像是要放棄玩新能源的樣子吧。。。
不僅如此,這個法規(guī)也同樣在推著商用車去電動化。
再看看隔壁,對沒錯,就是那個大家以為天天喊著要玩氫能源的日本。
這家伙對電車的補貼是歷史悠久、力度不小。
早在 2021 年的時候,日本政府就定了目標:
到 2035 年,國內(nèi)賣的新車全都得是環(huán)保車( 包括氫能、純電、混動等等 ),而且他們當時還專門給氫能和純電補貼,大概每輛車能補貼 80 萬日元( 約合 3.7 萬人民幣左右 )。
另外上個月,在日本政府最新出臺的 2024 年電車補貼里,也規(guī)定了最高額度是 85 萬日元( 約合 4 萬人民幣 ),他們甚至提前準備好 1291 億日元( 約合 61 億人民幣 )左右,表示補貼管夠。
而且他們從去年開始進行充電樁補貼,一年下來,充電樁數(shù)量直接漲了 3 成。
今年還打算再接再厲,直接把補貼預算漲了一倍。
所以,這么看起來,就算是鬧著要玩氫能源的日本,也沒有不玩電車不玩新能源吧。
可能有大聰明要說了,去年 9 月的時候,英國不就推遲了燃油車禁令,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沒錯,英國的確是推遲了燃油車禁令,但他們這么做實在是因為之前裝大了。
要知道老版本的英國燃油車禁令說的是,到 2030 年就要禁售燃油車。。。
除了北歐那幾個 “ 電車癡漢國 ” ,歐洲老鄉(xiāng)們定的目標都是 2035 年,就英國多少有點不知好歹了。
而且就算帶英玩了一手后撤步,但也只是和歐盟節(jié)奏保持一致罷了,并沒有說不玩了。
到了車企層面,同樣也沒車企提前點投降。
在今年初,歐洲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 ACEA )主席、法國雷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 Luca de Meo 就公開表示,我們都會聽話,不會去挑戰(zhàn)歐盟 2035 年禁售傳統(tǒng)燃油車的政策。
他們甚至在今年初就表了忠心
那網(wǎng)上怎么都在說什么奔馳、大眾、通用、福特、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和福特們,不打算玩電車了呢?
研究了下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情況也不完全相同。
比如奔馳,的確在去年宣布 “ 撤回 2030 年前只賣電車的計劃 ” ,但注意他說的是撤回既定計劃,而不是放棄新能源轉(zhuǎn)型。
至于奔馳為啥做出這種決定,大家也不奇怪,著實在是自家的電車銷量太差。
只能提前預判、靈活調(diào)整,省得到 deadline 再打臉太沒面子了。
我只能說奔馳還是懦了,在車圈,沒有人會記得那些完成銷量目標的車企。。。
但同為豪華品牌的寶馬,自家電車賣得挺好的,不僅沒玩后撤步,甚至還在今年初來了手超級加倍:
準備在 2027 年之前,讓自家核心工廠慕尼黑工廠只生產(chǎn)電車了。
所以,如果哪天奔馳電車重振雄風,銷量好看了,再調(diào)整戰(zhàn)略,也不是沒可能啊。
通用、捷豹路虎和阿斯頓馬丁們也類似,都只是決定縮減或推遲電動汽車計劃,這并不意味著放棄電動車。
大眾那邊就更搞了,脖子哥翻了半天發(fā)現(xiàn),人家只是網(wǎng)傳電動業(yè)務 IPO 暫停啥的,也在國內(nèi)被傳成了 “ 我大眾不玩了不玩了 ” 。
至于福特,就更是一場鬧劇,此前國外一個小號的造謠,被國內(nèi)各種自媒體一頓轉(zhuǎn)發(fā),說是福特退出電動化,要徹底關閉電動產(chǎn)線,最后被查出來是假新聞。。。
外網(wǎng)一個小號的造謠,被各路自媒體瘋狂轉(zhuǎn)載
實際情況則是,福特壓根沒有放棄新能源,甚至他們還想和寧德時代一起在美國建電池廠。
所以我們研究了半天,發(fā)現(xiàn)無論是政府還是車企層面,壓根就沒有誰正面表示放棄了純電化或者新能源轉(zhuǎn)型。
前段時間,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接受采訪時,辟謠過過歐美車企從未停止對電動汽車的研發(fā)。
但對電車的悲觀情緒,還的確是空穴來風。
不止海外,國內(nèi)電車市場也一直沒那么景氣,去年坊間不還流傳著 “ ** 品牌要是頂不住了,還是轉(zhuǎn)投增程神教吧 ” 。
電車的這種窘境,主要問題就是因為它現(xiàn)階段又貴又不方便。
即使今年電池價格狂降,可電車、大電池插混,還是偏貴。
在價格之外,充電焦慮和續(xù)航焦慮,放在基建狂魔中國,都還沒能完全解決,更何況那些充電設備嚴重不足的海外呢?
有人可能會問了,國內(nèi)上個月才剛實現(xiàn)了新能源銷量首次反超油車,這不是捷報頻傳嗎?。
而這其實主要靠的是插電 / 增程式混動車,去年國內(nèi)大電池混動車銷量達到了 275 萬輛,同比增長 85.5% ,增速已連續(xù) 5 個季度超過電車。
電車和混動車的銷量占比,也從 2020 年時的八二開變成了如今的四六開。
日常通勤用電省錢、逢年過節(jié)跑個長途還沒有里程焦慮,大電池插混算是牢牢抓住了當下國人的心巴。
所以目前純電遇冷的情況下,國內(nèi)蓬勃的新能源市場,是插電 / 增程式混動車頂起來的。
而國外您猜怎么著,人家和國內(nèi)走的路線壓根不一樣,幾乎全在玩純電,像國內(nèi)這種大電池插混 / 增程,少之又少。
結(jié)果就成了純電車銷量一旦遇阻,整個新能源整體銷量就血崩。。。
這不,他們最近也咂摸出味道來了,都開始轉(zhuǎn)型發(fā)力研究大電池插混了。
這些西方車企們對市場反應這么遲鈍,也難怪各國政府或者各個車企,不得不被迫調(diào)整規(guī)劃咯,所以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堆打臉現(xiàn)場了。
而除了輕視了混動車型之外,西方使出習慣性拖延癥,還得是拜中國新能源車給到的壓力所賜。
曾毓群也說過,歐美車企推遲電車計劃 “ 可能是因為不賺錢 ” 。
為什么不賺錢,不就是電車賣得貴、造不明白嗎?
外國人也不是傻子,中國人在 798 買比亞迪秦、 20 出頭買問界 M7 、不到 30 買小米 Su7 的時候,他們拿著一樣的錢能買的都有啥?
另外,最近這些輿論愈演愈烈,脖子哥覺得也和今年的美國大選、歐盟議會選舉中的黨派斗爭有關。
不同的候選人們?yōu)榱擞懞眠x民,基本都會在油車和電車中站隊,然后瘋狂打 Call ,甚至說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言論,而這些很容易就被截取當成個大新聞在發(fā),最后搞得大家一驚一乍的。
當然了,雖說如今我們中國無論是在車型研發(fā)、制造,或者在新能源相關的配套基建上,都是遙遙領先的那一個,但也不能眼高于頂。
你看歐洲各大車企新能源車的競爭力一般,但實際上,歐洲的電車相關配套居然比車子本身做得好。
最明顯的就是充電樁的安裝數(shù)量,從數(shù)據(jù)來看,歐盟所有國家在 2023 年的充電樁數(shù)量已經(jīng)提前滿足了此前設立 2024 年的目標,有幾個大國都已經(jīng)提前達到了 2025 年的目標數(shù)。
最新的充電樁法案要讓全歐洲在明年底之前,實現(xiàn)全歐洲高速公路充電通,最多間距不能超過 60 公里。
要知道,國內(nèi)的標準也就 50 公里,而且他們還在進一步推進充電 App 的統(tǒng)一、更便捷充電支付方式,充電站附近的人文配套也有模有樣。
歐洲常見的快充站配套:路右邊是一條小溪,溪邊有一條步道方便等充電的車主遛狗
在我看來,無論是類似充電樁的基建進展速度、又或者是不怕丟臉更合理推遲電力化轉(zhuǎn)型的節(jié)奏,顯然比之前張口就來的 5 年內(nèi)禁售燃油車這種口號來得更靠譜。
而真正認真進行轉(zhuǎn)型、一步步完善基建的歐美車企,怎么看都比之前畫 PPT 打嘴炮的能打。
今天脖子哥和一堆同事們都在北京車展的現(xiàn)場,肉眼可見地感覺今年來的國際友人比往年多,突然有種西方車企們開始自己的 “ 洋務運動 ” 的感覺了。
最后,脖子哥覺得從長遠的角度看,中國新能源車乃至整個汽車工業(yè)的崛起進程是毫無疑問的。
但目前看起來,無論是國際形勢和各種地區(qū)政策,都告訴大家,這條路不可能一直筆直平坦。
如果看到一點進步,就想著一步吃下整個世界汽車市場、無腦宣揚外國車企都是垃圾的 “ 速勝論 ” ;和遇到點問題就嚷嚷著別玩新能源了、到處宣揚別人不帶我們玩了的 “ 投降論 ” 都是可笑的。
踏踏實實打好這場持久戰(zhàn),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資料來源:
electrek:It begins: Ethiopia set to become first country to ban internal combustion cars
The white house:FACT SHEET: President Biden Announces Steps to Drive American Leadership Forward on Clean Cars and Trucks
IEA:Outlook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Topgear:BMW’s flagship factory will only make electric cars from 2027
Roverlog:JLR Delays Some EVs to Fill Plug-In Hybrid Demand
Reuters:EU approves effective ban on new fossil fuel cars from 2035
The Verge:EU passes law to blanket highways with fast EV chargers by end of 2025
Europen Council:Alternative fuels infrastructure: Council adopts new law for more recharging and refuelling stations across Europe
Transport & Environment:Public charging in Europe: where are we at?
ACEA:MAKING THE TRANSITION TO ZERO-EMISSION MOBILITY:Enabling factors for alternatively-powered cars and vans in the European Union
日經(jīng)中文網(wǎng):日本的EV購車補貼:豐田bZ4X最高85萬,比亞迪……
佐思汽研:《2023-2024年全球和中國混合動力汽車研究報告》
文章來源:差評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chuàng)IP推薦
換一換網(wǎng)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nèi)容
騰勢新能源汽車全面接管,奔馳徹底退出。比亞迪控股騰勢,成為其全資子公司。此前,奔馳持有10%的股份已轉(zhuǎn)讓給比亞迪。騰勢品牌將由比亞迪主導發(fā)展,并獨立經(jīng)營自建銷售渠道。在過去十年中,騰勢發(fā)展不如意,銷量低于預期且累計虧損超40億元。然而,在換席后的兩年內(nèi),騰勢推出了多款新車型并取得成功,在中國MPV市場上占據(jù)領先地位。
奔馳退出 | 比亞迪接管特斯拉Cybertruck首次在中國出現(xiàn),掛著天津綠牌上路。這款車已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轉(zhuǎn)讓,價格高達360萬人民幣。作為國內(nèi)第一臺上牌的特斯拉皮卡,它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由于車頭設計不符合中國行人保護法規(guī)定,Cybertruck目前還不能合法上路行駛。盡管如此,在低速下的靈活性和線控轉(zhuǎn)向技術(shù)仍受到車主推崇。
特斯拉Cybertruck | 平行進口華為、極氪、蔚來和小米等國產(chǎn)品牌紛紛推出與特斯拉Model Y競爭的純電SUV,它們都主打智能化,車身尺寸相似且售價在22-30萬元。然而,特斯拉仍保持領先地位,在中國市場1-8月累計交付新車28.94萬輛,銷量第一。
特斯拉 |Model Y特斯拉即將發(fā)布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曝光,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根據(jù)最新曝光的圖片和專利技術(shù),這款車可能具備自動充電和自動清潔等黑科技功能。此外,特斯拉還透露了可旋轉(zhuǎn)座椅的設計概念,為乘客提供更多舒適性。這款無人駕駛出租車預計在10月10日發(fā)布會上亮相,并有望改變智能化領域競爭格局。
特斯拉 | Robotaxi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理想MEGA在NVH靜謐性榜單中奪得第一名,超過邁巴赫S680等頂級豪車。NVH是衡量汽車制造質(zhì)量的綜合指標,影響用戶聽覺和觸覺感受。理想MEGA通過優(yōu)化輪胎、車身結(jié)構(gòu)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等方面,實現(xiàn)了出色的行駛品質(zhì)和舒適性。與傳統(tǒng)車企不同,理想將NVH作為重點研發(fā)項目,并堅持提供安靜、舒適的用車體驗。
NVH | 理想M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