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 | 真要變天了?新勢力車企竟然想“平替”豪車
搶占高端市場,圍剿BBA,似乎成了今年廣州車展國產車企們的OKR。從新勢力的展臺布置跟車型的定位來看,顯然就是沖著BBA來的。
8月10日,小鵬G9正式開啟預訂,內飾也首次高清無碼公布,前排雙14.96寸屏幕+副駕駛娛樂屏腿托,支持杜比全景聲7.1.4等等,就差價格這個唯一的懸念了。
何小鵬稱,這將是50萬內最好的SUV,在背刺“500萬內最好SUV”的理想L9的同時,還跟保時捷卡宴、邁巴赫等豪車品牌攀了個親戚。
近期,蔚來ES7、理想L9、問界M7、阿維塔11等車型扎堆上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局面:他們都是爆款產品,且熱衷對標豪車,叫板BBA,“豪車平替”的說法也應運而生。
在各品牌磨刀霍霍的架勢下,消費者因“豪車”二字燃燒的心也該回歸冷靜,今天就和智哥一起盤清楚幾個問題:想成為“豪車平替”的新勢力,到底是真實力還是硬碰瓷?新勢力是否真的搶走了BBA等高端品牌的蛋糕呢?爆款思維是否能成為新勢力的護城河?
豪車平替,是個偽命題?
“豪車平替”這個話題最早出現(xiàn)在在理想汽車L9上,當時CEO李想表示:“哪怕是和庫里南相比,我們也完全不怕。”這與理想之前的宣傳風格一脈相承,李想之前就宣稱L9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最初的對標對象是寶馬X7和奔馳GLS,后來就變成庫里南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造就了新勢力,無論是產品力還是智能化程度,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售價相近的前提下,提供了比肩甚至超越豪華品牌的品質和配置,銷量也驗證了消費者的選擇。
從市場表現(xiàn)來看,理想ONE的確成為爆品,2021年全年銷量超9萬輛,累計交付12.4萬輛。理想汽車“活”了下來,并再次實現(xiàn)季度盈利。去年四季度,理想車輛銷售收入103.8億元,凈利潤2.955億元。同期,蔚來凈虧損21.79億元,小鵬凈虧損12.87億元。
顯然,小鵬G9也想復刻理想ONE的路子,走豪車平替、爆款思維的策略,所以何小鵬才會說出“50萬內最好的SUV”這類的話。但是,豪車平替終究只是新勢力的營銷話術,它們真的能對標豪車嗎?
如果只是從科技感智能化來說,新勢力確實做得比傳統(tǒng)豪車要好,甚至是遙遙領先,但要論綜合體驗,新勢力顯然還差點火候。
新勢力們自己也清楚,何小鵬后來又在微博說道:“小鵬G9的底盤操控可以媲美保時捷卡宴,整車NVH可以媲美邁巴赫”,悄悄加入了對比項。我們看破了還得說破,突出內飾、底盤、屏幕等某一功能或參數(shù)的優(yōu)勢,針對用戶的特定需求進行高密度宣傳,是新勢力慣用的營銷手法。
有個細節(jié)是,能做出和百萬豪車差不多舒服的座椅,不代表整輛車都能與其相提并論,豪車平替,替的也只是車的一小部分。
舉個簡單粗暴的例子,如果一個新的咖啡品牌,稱自己的咖啡豆和星巴克是同一產地,那原本天天喝星巴克的人,會因此轉而購買這個新品牌嗎?答案是有可能,但很難。正如美股資深投資者陳達評價理想L9時所說,“46萬買對標庫里南700萬的車并不香,只會讓他覺得自己要醒一醒。”
因此,BBA等豪車品牌只是新勢力灌輸豪華觀念的宣傳素材,“豪車平替”也不過是新勢力營銷游戲中的一個偽命題,注意,這里說的營銷游戲,不是貶義詞。事實上,這正是新勢力品牌的成功所在。他們遵循缺哪補哪的原則:打出部分硬件媲美BBA的旗號,再大力宣傳BBA暫時追不上的軟件功能,簡稱“彎道超車”。
新勢力三大頭“蔚小理”中,毛利率最高的理想就針對“奶爸車”這一概念持續(xù)發(fā)力。從命名到內飾,到外觀諜照,再到空間大、家庭出行舒適、加熱奶瓶等特色功能,理想L9的信息像牙膏一樣,被一點點“擠出來”,逐步在消費者心中打下了“買家用車先看理想”的印象。
以“車圈海底撈”蔚來為例,從車主購買蔚來汽車的那一刻起,品牌服務才剛剛開始。蔚來的每位用戶都擁有自己的N對一專屬服務群,蔚來APP的生活服務體系,還為車主提供了分享日常、購買周邊、贊美或吐槽汽車的平臺,讓品牌和用戶一直保持連接,也讓汽車的研發(fā)迭代有了更多的參考來源。
此前,蔚來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秦力洪提及,疫情期間有69%的訂單都來源于老車主引薦。可以說,以用戶為中心、打造企業(yè)生態(tài)圈的營銷方式,對汽車銷售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爆款思維打法下,眾多新勢力品牌打響了自身優(yōu)勢,增添玩法和熱度,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與其說新勢力與豪華品牌存在平替關系,不如說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品牌賽道,用戶也不會用平替的思維在兩者之間做選擇。因為豪華品牌以階級身份為中心的品牌護城河十分牢固,而新勢力以興趣圈層為核心的理念也是豪華品牌無法具備的。
老牌車企被迫分蛋糕
不得不說,新勢力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爆品思維的雙重打法確實奏效了,在電車市場,BBA的品牌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光環(huán),且這個節(jié)點來得比我們想的要更早一點。
2021年上海售價35萬人民幣以上SUV中,蔚來市場份額達到23%,整體銷量排名第一。這其中包括燃油車和電動車。無獨有偶,據(jù)Automotive News報道,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特斯拉2022上半年在豪華汽車市場的份額已占到21.6%,擊敗BBA。
國產品牌,尤其是新成立不足十年,甚至不足五年的品牌,敢于在這個價格區(qū)間和擁有百年積淀的傳統(tǒng)德系豪華品牌正面短兵相接,有人可能會覺得不是賣的人瘋了就是買的人傻了。即便到了現(xiàn)在,也有人將蔚小理稱為“電動三傻”,但罵歸罵,真要下單的時候,掏錢的動作比誰都利索。
虎嗅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特斯拉、小鵬、蔚來成為消費者未來最有興趣購買的電動汽車品牌,占比分別為26.7%、23.3%、10%,過去在燃油車市場一騎絕塵的BBA卻落榜了,新勢力的崛起,給了BBA們不少的壓力。
針對這種現(xiàn)狀,李想作了一個預言:“預計最快到明年年底,最晚不超過2024年底,BBA國產后的中大型SUV的主力車型銷售價格將會低于50萬元人民幣。消費者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原因在于,BBA的產品力已經撐不起本身的高昂售價,拿新發(fā)布的小鵬G9和奧迪第一臺純電車型e-tron做個對比,小鵬G9配備XPILOT 4.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雙激光雷達和雙Orin芯片。而奧迪e-tron的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智能配置都比較基礎,智能化仍處于初級階段。
新勢力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另辟蹊徑,用創(chuàng)新技術重新定義了豪華,也打破了傳統(tǒng)的出行場景,
從傳統(tǒng)車企不擅長的方向入手,通過升級消費者用得著摸得著的地方,將隱形需求拿捏得死死的。這些賣不動的電動車勸退購車人的理由不是錢包,是BBA缺失的產品力。
7月11日,吉利旗下的極氪汽車宣布投入3億元,為極氪001所有新老用戶免費升級基于8155計算平臺的新一代智能座艙。此前不少車主對極氪車機系統(tǒng)的BUG深惡痛絕,所以像吉利這樣的傳統(tǒng)企業(yè)想要留下來,即使自掏腰包,也要提升用戶的智能化體驗。
這些在燃油車時代不曾有的黑科技,如今成了新勢力品牌沖擊高端市場的優(yōu)勢。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用戶更愿意按照需求和偏好購車?茨伭薆BA這類傳統(tǒng)車型的老車主,便把目光轉向了特點鮮明的自主品牌。
如果沒有這些主攻新能源的汽車品牌,多次購車的消費者大概率會增購或換購一臺更高級的BBA。新勢力的科技亮點加上地方政策對燃油車上牌的限制,和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扶持,消費者們動搖了,新勢力也趁機搶走了本該屬于BBA的蛋糕。
爆款思維能撐多久
爆款思維短期能讓新勢力獲得流量與訂單,但從長期來看,維持爆款思維并不是一件好事。
爆款思維這種邏輯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電商早期9.9元的“爆款邏輯”,2017年前后,諸多新消費品牌的崛起特征中,依托“超級單品”火遍全網(wǎng),銷售額動輒千萬,甚至上億,并在2年時間就完成品牌建設不在少數(shù):三頓半,元氣森林、漢口二廠汽水、鐘薛高、王飽飽,花西子、完美日記、蕉內等等。
這些品牌的成功似乎都可以歸結為爆品戰(zhàn)略,無論是以品類創(chuàng)新破圈,新場景的打造與潮流引領,還是跨界營銷、內容種草的互動營銷,“爆品”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來,直播等售賣形式讓商家產生了唯流量論的誤判,車圈顯然也陷入了這個怪圈,汽車從來就不是一樁流量生意。從工業(yè)角度來看,單品打爆是最能觸發(fā)「規(guī)模效應」的手段,但作為一個重資產行業(yè),sku過于集中的流量生意,并不利于車企品牌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汽車消費高度個性化,小姐姐跟奶爸的需求并不一樣,單品爆發(fā)能解決的問題有限,不可能滿足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長尾需求,更接近一錘子買賣。
好在,車企本身也意識到了爆款思維無法長久的問題,目前大有回歸行業(yè)本質拼內功做品牌的趨勢,這也成為了行業(yè)的新共識。但在具體的實踐層面,要想走通并不容易,主要有兩個維度。第一,在于設計層面要把握趨勢。第二,在于供應鏈的整合能力,保證產品的快速落地。
設計層面不僅僅指的是外觀,還包括智能座艙、能源動力等系統(tǒng)性的設計,這點新勢力做得都不錯,外觀科技感、內飾智能化都是第一梯隊,但第二點就不是加加班就能完成的,需要一點時間沉淀才行。
供應鏈整合能力在2021年開始就已經被車企重視,原因是缺芯等問題給不少新勢力廠商上了一課,蔚來到近兩個月才緩過來,之前月銷量甚至沒有一萬,這也讓新勢力開始悄悄布局供應鏈。
2022年以來,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們,不斷通過建廠、合作、入股等方式加碼布局供應鏈,不過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比亞迪汽車團隊2003年組建,經過了將近20年的供應鏈垂直整合,才在2022年的今天達到了月銷16萬的成績,相比之下新勢力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新勢力破殼前期,利用爆款思維獲取流量無可厚非,但在經過將近5年時間的優(yōu)勝劣汰后,想要走得更遠更穩(wěn),就需要將“流量”變成“留量”,建立私域、沉淀品牌,才是拼內功的最后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事實上,告別純粹的爆款邏輯,才符合汽車行業(yè)的正常發(fā)展規(guī)律。
智行觀
在電動化領域,BBA等傳統(tǒng)豪華品牌已經開始奮力追趕,電動汽車的話語權將花落誰家,仍是未知數(shù)。但可預見的是,豪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必然會更加激烈,汽車產業(yè)和消費者,都是競爭中的受益者。
未來還有可能不斷出現(xiàn)新的政策、新的品牌,甚至新的交通工具。當全新的狀況發(fā)生,是應該順勢調整,還是堅守現(xiàn)狀?市場對國產新勢力車企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網(wǎng)友評論